文章大全原创 《越动青春》东方卫视首播,五点理由,堪称年度最有价值节目
首页文章大全原创 《越动青春》东方卫视首播,五点理由,堪称年度最有价值节目

原创 《越动青春》东方卫视首播,五点理由,堪称年度最有价值节目

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东方娱乐打造的越剧文化推广竞演节目《越动青春》,5月4日起每周日12:45起登陆东方卫视,都市频道同日20:30播出,东方影视频道同日23:00播出,七彩戏剧专区同日12:45上线。首期节目播出之后,收获了观众们的大量好评。

在《越动青春》的首期节目当中,观众们不仅看到了百年越剧和上海城市之间息息与共的关系,更是看到了紧张赛制基础上的精彩越剧演绎,节目利用巧妙的形式,实现了越剧老中青三代的“同台”,展现了越剧在青年才俊当中的传承与发扬,在具体的越剧表演内容当中,观众们更是看到了百年越剧强大的生命力和拥抱当下的能力,守正与创新的同时,展现中国人独特的性灵之美,实现了更好的文化自信。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大都市,《越动青春》也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海派实践。

结合《越动青春》的首期内容来看,我认为,至少有五点理由,让这台越剧文化推广竞演节目堪称年度最有价值的节目。

第一点理由,“百年越剧,发祥申城”,以上海传媒力量,带动越剧的“新生”与“新声”。

《越动青春》首期内容的一开局,便介绍了百年越剧与上海(申城)之间的关系。越剧是水乡清新与上海风华的完美结合。诚如节目当中所言,1917年,嵊县的乌篷船,载着乡音,撞开了上海滩的繁花,大世界的舞台上,笃鼓和尺板第一次敲响,上海大世界在越剧的发展当中,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很多越剧的前辈艺术家们,都在这里留下足迹。

越剧名家赵志刚老师介绍,1925年在上海的《申报》,艺人们第一次提出了越剧的概念,“三花一娟”之后,才有了“越剧十姐妹”的全女子模式在上海站稳了脚跟,越剧发祥于上海,它从乡村走来,又具有了上海滩都市的风范。越剧名家方亚芬老师介绍,越剧就像海绵,海纳百川,宗师袁雪芬让越剧和上海文化融合,越剧从小歌班登上了大舞台。

若无上海滩海派文化的滋养,越剧或许仍是江南一隅的绍兴文戏,上海(申城)让越剧戏韵终成传奇,以上海为中心,辐射全国,最终成为仅次于京剧的全国第二大剧种。《越动青春》节目当中,在介绍越剧各大流派的同时,也重点提及了一个越剧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,正是在上海滩的各大演出舞台上,越来越多的越剧名家被观众们熟知,才发展出了越剧后来的各大流派。

上海文化与商业的双重滋养,成就了越剧的百年辉煌历程。而这一次,上海广播电视台的《越动青春》节目,则是再一次用上海传媒的力量,带动越剧的“新生”与“新声”。随着节目的播出,更多的越剧新生力量、青年才俊,被观众们熟知,更多的越剧作品,无论是守正的,还是创新的,都通过传媒的力量,进入到大众视野,形成新的国潮热点。所以说,这是越剧的又一次破壁之旅,从上海大世界到上海广播电视台,越剧实现了一次跨越百年的文化传承与对话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上海广播电视台在艺术文化推广竞演节目方面,早就有过很多成功经验。比如说,连续两季的《爱乐之都》,该节目呈现音乐剧演员们对音乐剧事业的尊重和热爱的同时,还呈现众多品质舞台,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、观众涌向音乐剧市场,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原创生态繁荣。这一次,《越动青春》也是上海传媒力量对于越剧的一次文化和商业滋养,会有更多的青年才俊、越剧观众,涌入越剧市场,形成更好的越剧生态繁荣。

第二点理由,品质与看点兼顾,在紧张赛制前提之下,又能对越剧精髓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。

作为普通观众,而非越剧迷,我在追这档节目之前,最担心的是,自己只了解越剧的一些皮毛,并非真正的戏迷,我追这档节目,能追的懂吗?观看完《越动青春》的首期节目之后,我的观感则是,这档节目,兼顾了越剧的品质,和节目的看点,能够在紧张赛制的前提之下,对越剧精髓进行展示和深入浅出地讲解。这是一档“热闹”与“门道”兼容并蓄的越剧节目。

越剧青年才俊们两两对抗的模式,现场观众直接票选的方法,学员和导师互选的“双向奔赴”,让《越动青春》给足了客厅观众们看点。而在赛制紧张、看点十足的前提之下,每一位登台的越剧演员,又都拿出了自己看家的本领,精彩演绎着每一段越剧作品。同时,赵志刚、方亚芬、吴凤花三位导师,在后台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,观众们即便是没有越剧的知识储备,也能从这些讲解当中获悉越剧的精髓所在。

《越动青春》以紧张刺激的赛制为前提,最终实现的,则是对于高品质越剧内容的传播,登台演员们的作品,让观众们形成最直观的感受——好!而导师们有针对性的讲解,则是观众们知悉,这些作品,这些演唱,为什么好。这便是,先让观众成为戏迷,继而,通过讲解,让戏迷成为更专业的票友。戏迷越专业,越剧就越容易获得更广阔的市场。

第三点理由,老中青三代“同台”,越剧青年才俊频出,导师与学员之间,实现越剧文化传承。

《越动青春》的首期节目当中,越剧青年才俊们登台演出,赵志刚、方亚芬、吴凤花等越剧当下的扛鼎名家们担任导师,进行点评,导师和学员之间,实现了越剧的文化传承。同时,很多学员演绎的越剧作品,又是越剧名家们的选段。比如说,长得很像刘亦菲的袁派花旦佘影,登台演唱的是《双烈记·夸夫》,原版演唱便是越剧名家袁雪芬老师。袁雪芬老师是越剧袁派的开创者。

再比如说,裘康宁带来的《金沙江畔》这个作品,致敬的便是越剧前辈江涛,郑蒙蒙带来的《三笑·点秋香》选段,致敬的则是毕派唱腔,卢笑恬带来的《血手印》选段,致敬的则是戚派唱腔,王婉娜带来的《西厢记》选段,致敬的则是徐派唱腔。

通过这种青年才俊演唱、中生代导师点评、老一辈名家被致敬的模式,《越动青春》实现了老中青三代的“同台”。这种同台,便是越剧文化的守正,是在守正当中,实现越剧文化的有效传承。值得一提的则是,在东方卫视的爆款综艺《我们的歌》当中,也有这种老中青三代守正传承的模式。

第四点理由,越剧舞台内容,有守正,有创新,展现越剧自身强大的生命力与拥抱当下的能力。

尚未看过《越动青春》节目的观众,可能会先入为主的觉得,这档节目当中,肯定唱得都是“老戏”。看过首期内容之后,大家便会发现,并非如此。越剧就是来自于田间地头,唱得就是观众们的喜怒哀乐。同时,越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,尤其是拥抱当下的能力。越剧不仅守得住传统作品精髓,而且可以推出大量的创新型的作品。

比如说,在首期舞台上,陈欣雨带来的《神女劈观》,便是用越剧的方式,演绎国产游戏当中的戏歌。越剧原来还可以这么唱!显然,越剧并非是古板的、无趣的,相反,它因为自身音律等特点,可以积极拥抱当下更多的唱词内容,实现越剧老腔新唱。这其实便是越剧在坚持守正的同时,实现了艺术创新。这也是越剧强大的生命力所在。

再比如,上海越剧院的王婉娜,被很多专业的越剧观众认为是可以和陈丽君一较高下的,她在获得晋级之后,选择了赵志刚导师。王婉娜表示,自己想要加入赵老师战队的原因便是,赵老师有很多原创越剧作品,《家》《赵氏孤儿》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《伪装者》都是可以成为当下越剧精品的。而这些越剧原创作品,也恰好证明,越剧不是抱残守缺的,而是可以实时常新的、积极拥抱当下的。我相信,通过《越动青春》等节目,会有越来越多的越剧新秀,成为当红之星。

第五点理由,在具体的越剧表演内容当中,去洞察中国人的性灵之美,继而实现更好的文化自信。

戏曲为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瑰宝?换言之,中国人为什么骨子里边就喜欢听戏?通过《越动青春》节目上的越剧作品,我们是可以找寻到答案的。比如说,佘影的《双烈记·夸夫》选段,一面是中国女性的柔情,一面又是中国女性的刚毅,战鼓声中,观众们其实是可以看到、听到属于自己的精气神的。再比如说,裘康宁的《金沙江畔》,则是中国人的悲壮与豪迈。《三笑》的喜感,《血手印》的老成,《西厢记》的悲婉等等,都是和国人精神气质相符的。

戏曲,灌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性灵之美。在具体的戏曲内容当中,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体现。在唱腔、身段、韵律等层面上,我们又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身高洁的追求。戏的内容,戏的表演形式,是进入到中国人的传统性灵当中的。甚至于可以说,中国戏,是对中国诗词文化的一种舞台延续。在越剧的舞台上,我们可以更好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那些性灵之美。

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,是至纯至善的,戏唱得是人间冷暖,至纯至善最终关怀的,也是人世间的这些冷暖部分。《越动青春》这档越剧节目当中,恰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,中国人的性灵之美,中国戏曲当中的至纯至善之美。因此,这档节目帮我们实现了更好的文化自信。观众们的好口碑,纷至沓来,也就是必然了。(文/马庆云)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原创 《越动青春》东方卫视首播,五点理由,堪称年度最有价值节目
下一篇
原创 知名OG宣布回归!点名《新说唱》黑幕!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