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在日益深入,“后《哪吒2》时代”的电影市场正在蓄势。
文| 徐小怪
排版编辑 |复制人写手、Joy
4月26日,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(以下简称“北影节”)落下帷幕,挪威电影《爱的暂停键》斩获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编剧四项大奖,为本届电影节画上圆满句点。
△ 《爱的暂停键》斩获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编剧四个重磅奖项
乘着年初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掀起的“电影狂潮”,面临着AIGC技术对电影行业产生的重大影响,北影节作为国内首个大型电影活动盛大启幕;在活动期间,面对新趋势、新技术和新挑战,有人毫不犹豫地走在产业前沿,有人在关注学习,还人还处于谨慎观望状态。
因此,在某种程度上,本届北影节成了电影行业在变革时代的重要风向标。
从产业端的表达来看,本届北影节呈现出三个鲜明特色:分别是行业领军者有前沿洞察、电影“新生力量”的蓄势待发,以及技术革命带来的创作范式改变,折射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深层脉络。
同时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电影节选址郎园Station,且与郎园集市同期举行,这一安排为电影文化提供了更开放的展示舞台,民众都能以轻松自在的方式融入这场电影盛宴。
北影节期间,北京变成了“电影之都”
这种“电影 集市”的创新形式,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,象征着电影应该越来越靠近观众,真正实现“电影走进生活,生活拥抱电影”。
01 新片亮相,“后《哪吒2》时代”市场预期
电影节期间,国内新片和头部电影人的观点,直接代表了行业的前行方向。
影片方面,入围“天坛奖”的三部国产影片,质量上乘,展现出国产电影创作水平稳步提升,日臻成熟。
《大风杀》以独特的边陲小镇警匪对峙题材,在紧张刺激的故事中,通过演员们精湛的群像演绎,彰显出国产类型片在情节编排与人物塑造上的进步;
△ 《大风杀》首映礼
《好好的》聚焦女性议题,以细腻温情的叙事,深入挖掘人性与情感;
△ 《好好的》首映礼
《如意饭店》将悬疑与荒诞喜剧融合,打破类型片边界,这种创新尝试为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△ 《如意饭店》首映礼
除了入围影片,众多电影人还带来了风格鲜明的新片。这些影片无疑是后续电影市场的期待,决定着“后《哪吒2》时代”的市场走向。
陈佩斯自导自演的《戏台》改编自高分同名话剧,通过民国戏班故事上演荒诞喜剧;
高群书、肖一凡执导的《生还》以“九一八事变”为背景,用纪实风格还原东北抗联的抗战传奇;
管虎、费振翔携手朱一龙、吴磊、倪妮带来的《东极岛》,展现渔民海上国际大营救的热血历程。
冯小刚执导的《抓特务》虽信息未大量公开,但凭借其个人品牌影响力,吸引着行业内外的目光;
邱礼涛导演,刘德华、倪妮等主演的《猎金游戏》,将以轻松视角揭露金融圈 “潜规则”;
易小星的《人生开门红》,则在喜剧元素中融入对社会现状的批判。
除了影片推荐,在产业论坛活动上,诸多资深电影人从不同角度就后续电影市场各抒己见。
黄建新导演在开幕当天的产业论坛上,特别强调了“AI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”,认为未来AI在降低电影制作成本方面,可能会对产业产生更大助力,有望革新电影制作模式,为创作者提供更多资源与创作空间。
他还强调电影票房“天花板”不能替代“总量”概念,中国电影票房总量仍有可观潜力,鼓励电影人坚定信心,持续创作。
△ 黄建新导演特别强调了“AI”对未来电影产业的影响
刘伟强导演分享过往创作经验,认为跨类型融合是未来电影创作的趋势之一。
例如将动作元素与喜剧元素巧妙结合,或是把爱情故事放置在科幻背景下,打破传统类型片边界,为观众带来全新观影体验,这也为电影市场增添了更多创新可能性,吸引不同类型观众走进影院 。
△ 刘伟强导演指出“跨类型融合”是未来电影创作的趋势
IMAX 中国 CEO 孟丹青从院线终端角度,提及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:中国高达 78% 的观众愿意前往影院观影,该比例位居全球之首。这意味着电影人拥有巨大潜力,关键在于如何吸引观众走进影院。
同时他强调,IMAX一直致力于“做好电影人的工具”,为中国导演提供技术支持等,助力他们将创意更好地呈现给观众。
△ IMAX中国CEO孟丹青表示要做好中国电影人的技术支持
陈思诚导演凭借丰富的商业片创作经验指出,当下观众观影口味愈发多元,未来电影市场需进一步深耕小众题材,如在悬疑、科幻等类型片中融入独特文化元素,以小众切口打造大众爆款。
这意味着创作者需深入挖掘不同题材的潜力,精准定位受众,用优质内容吸引观众,拓宽电影市场边界。
△ 陈思诚导演在电影创投路演活动上
路阳导演则聚焦于电影面临的竞争环境,坦言当下电影不仅要与剧集、短视频、游戏等多元内容形态争夺观众注意力,还需紧跟观众审美快速演进的步伐。
他呼吁电影人在坚守艺术探索精神的同时,大胆借助技术力量,积极调整叙事方式与美学表达,以此适配新时代观众需求,为电影市场注入新活力,在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。
△ 路阳导演在技术论坛上强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
董润年导演则从编剧视角出发,强调好故事始终是电影的核心竞争力。
他强调,在创作时应该回归生活、扎根现实,挖掘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故事内核。随着观众观影素养提升,他们对故事深度、人物塑造要求更高,只有讲好故事,才能让电影在市场中站稳脚跟,推动电影市场向高质量内容创作方向发展。
△ 董润年导演在电影创投路演活动上
无论是AI技术应用,还是题材创新、叙事变革,都将助力新的电影项目在未来电影市场中找准定位,推动中国电影市场朝着多元化、高质量方向持续发展。
02 电影“新生力量”:传统创投与AIGC的青年表达
创投单元与AIGC单元成为观察青年电影人生态的重要窗口。
这些年轻创作者既带着热忱与抱负在此逐梦,也在行业的审视与新技术浪潮中,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。
今年创投单元收到的项目中,青年团队带来的作品题材广泛,从聚焦社会边缘人群生活的现实题材,到以现代视角演绎传统文化的创新叙事,都展现出扎实的剧本功底与独特的故事视角。
最终,《宇宙心流指南》获评委会特别推荐项目,《摩登情书》获最具商业价值项目,《有限认罪》获最佳原创剧本项目。
△ 著名电影编剧张冀在创投终审路演活动上
然而,热闹背后暗藏隐忧。
有影视投资人直言,虽然创投单元挖掘出不少潜力项目,但青年导演在商业运作、资源整合方面经验不足,部分项目因成本控制、市场定位模糊等问题,在落地转化环节困难重重。
一位获奖的青年导演也坦言,奖项只是起点,如何将创意转化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,才是真正的考验。
这暴露出行业在项目孵化机制上的短板,青年电影人亟需更完善的资源对接与创作指导。
与此同时,成立第二年的AIGC电影单元迎来爆发式增长,收到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502部参赛作品,对比第一年的433部作品增长2.47倍。
本年度活动参与的创作者年龄广泛,且来自影视、广告、特效等多个领域。这说明,AIGC可以成为每一个人的创作工具,不限职业和年龄,最小的创作者才刚刚小学三年级。
为了适配不同群体,单元特别设立社会组、高校组和青年组,鼓励年轻人在纪实、科幻、动画等多种体裁中探索 AI 与电影的融合。
例如高校组中,几位电影学院学生利用 AI 算法模拟未来城市交通与建筑,结合生成的画面音效,创作出兼具想象力与叙事性的科幻短片。
△ AIGC电影单元高校组入围终评片单
不过,这种创新也引发行业争议。电影学者李教授指出,当前不少 AI 辅助创作的作品存在过度依赖技术的问题,艺术深度与情感表达有所欠缺,且 AI 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、伦理道德等问题亟待规范。
部分青年创作者也意识到,AI只是工具,如何在技术赋能与艺术创作间找到平衡,是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在 4 月 25 日的 AIGC 单元荣誉盛典上,快手可灵 AI 深度支持的《愤怒把一个男人捣碎成很多男孩》斩获社会组最佳影片,《鬼饮食》《异影者》《银河系神奇生物》《缸中之脑》等优秀作品获得了其他重要奖项。
△ AIGC电影单元社会组入围终评片单
从创投单元的项目孵化难题,到 AIGC 领域的技术热议,本届北影节折射出青年电影人发展的现状:
他们以热情与才华勾勒电影未来图景,无论是传统创作模式下的深耕,还是新兴科技浪潮中的探索,都为行业注入活力;
但行业仍需在资源整合、创作引导、规则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,帮助青年电影人突破成长瓶颈,让这股新生力量真正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正如本届AIGC电影单元评委会主席管虎所言:“科学技术像锋利的手术刀,但它永远替代不了握刀的那只手。”
03 科技新物种:虚拟现实电影生态探索
为响应国家电影局正式印发的《关于促进虚拟现实电影有序发展的通知》(简称《通知》),本届北影节通过“无界∞沉浸单元”探索AR、VR、MR等技术与电影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,展现虚拟现实与沉浸影像的魅力。
△ “无界∞沉浸单元”
期间举办的“影链未来——虚拟现实电影产业生态大会”,是《通知》发布后,全国首个虚拟现实电影产业的相关活动。
会上部分虚拟现实电影项目亮相,其中吾知科技携追光动画推出现象级IP《长安三万里》虚拟现实电影,并官宣2025年暑期全国落地计划。
△ 《长安三万里》虚拟现实电影项目亮相
该项目以现象级动画IP《长安三万里》为蓝本,构建出“虚实共生的盛唐诗卷”,让观众从“看客”转变为“天宝三载赶考书生”,与高适共赴长安。
另外,为了虚拟现实电影项目提供放映端支持,潇湘电影集团、华夏电影院线、保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国内电影院线、集团代表共同参与了虚拟现实影院发展计划。
AR、VR 等技术的沉浸式体验亦在电影节期间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。
40 余部涵盖VR、AR、MR等多种技术形态的中外先锋作品集中展映,分为“无界影院”和“沉浸空间・无界影像”两大板块。通过VR设备,观众能够360度全方位融入电影情节,仿佛置身其中。
这种沉浸式体验确实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,改变了观众与电影之间的互动关系;不过,当前VR电影也存在一些发展瓶颈,例如内容制作成本高昂、优质内容稀缺、佩戴设备的舒适度与便捷性有待提升等,这些问题限制了VR电影的大规模普及。
△ 活动现场VR大空间体验项目
尽管仍处于探索阶段,但是不能否认,以AI、VR为代表的科技元素在电影创作、制作以及观影体验等环节的融入,已经是电影发展的主流趋势。
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完善,电影的边界将不断拓展,带来更丰富多样的视听体
2025年对全球电影行业来说,正处于一个特殊的“拐点时刻”,在时代变革与科技发展的“双重夹击”下,百年光影产业该如何生存和蜕变,才能适应新的时代、新的观众审美?
今年开春的北影节,给全球影人带来相聚的机会、交流的平台,同时也把电影的“治愈魔力”带进生活。
无论电影行业未来的路在何方,这次活动都为整个行业和市场注入了生机,唤醒了希望。